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
校内快讯
  栏目列表:
  内容搜索: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时间搜索: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示例解析 提亮“四微” ——徐汇区建襄小学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作者/来源:教导处    发布时间:2023-04-03

自本学期以来,在校长室的引领下,教导处的组织推进下,学校积极开展“四微”研修的系列研讨活动,已成校本特色的“四微”研修模式在校“三力”育人目标的指引下有了全新的界定。为深入挖掘“四微”在教学研修实践中的具体模式、让全体教师对其核心要义有更清晰的理解,3月31日,相关专家、领导和全体教师相聚嘉善校区,在教学教导刘洁华老师的主持下,开展了以《示例解析 提亮“四微”》为主题的专题研修。

会议伊始,刘教导梳理了开学来我们通过不同层面开展的研修活动,由浅入深,纵向发展,旨在让“四微”涂上亮色,让“四微”的活动更具校本特色。她谈到,老师们在浸润式的研修活动中感知、体验、思索;在学校龙头课题课堂教学这条路径上探索着、实践着、拔节着。

接着,课题组组长陈静校长以“强指导,全覆盖”为核心,对目前课题研究的推进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指明进一步改进的方向。陈校长提出在坚持典型引入和专业引领的基础之上,要向前更进一步,实现“全程”、“全学科”、“全员”的“全覆盖”,让全体教师都浸润于研究,投入到“四微”研修的全程之中。陈校长以“三个力”阐述要达成此目标所需的努力:一,齐齐发力,每一个教师都找到自己在项目研究中的具体位置,并做到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向共同的目标攀登;二,激发活力,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凝聚更多老师的共识,产生更强的内生动力,自发地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三,培养“三力”,在课题研究中基于儿童的视角,以研究的方式、创新的实践不断转变并优化老师们的育人观念与方式,为建襄的教育注入更多的情感支持。

之后,张歆教导就道法学科市级展示课《当冲突发生》,进行典型课例研修示范的深入剖析。她对“四微”教学专题研修活动记录表的设计目的及其具体填写方式向全体教师作出了详细说明,以供老师们在后续的研修活动中用以参考。她提出由于“三力”涉及的内涵较广,单次的研修活动难以全部深入涉及,因此,她建议将一学期的研修活动主题进行合理分配,每次的研修专注于“三力”中的“一力”,以“集中火力,个个突破”;学期主题研修活动和单次研修活动之间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在描述中,单次研修活动目标应是学期研修目标基础上的精细化表述;在“微设计”板块的填写中,应避免将案例分析通篇记录,而应有所侧重,着重呈现能够体现“三力”育人目标的片段,并结合思维导图等富有逻辑性、更直观的工具来辅助呈现;对于每一次的研修活动,要关注过程性结果、资料的汇总,如专家点评、教学设计、微论坛的内容等,以体现“四微”研修过程的完整性,便于后期对课题研究进行回顾、复盘。张歆教导详实的分享让老师们对“四微”研修活动的框架、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更加清晰、立体的认识。

 

聆听了张教导的“四微”研修示例解析后,各学科组研修团队展开深入讨论,并积极分享出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体验、思考和困惑。

语文组的陈蓦老师认为“四微”研修活动过程中,除了要呈现一节课之外,还应当呈现出相关的研究过程,因为更加宝贵的经验是在一次次试教和改进中不断积累的。

数学组的戴颖老师表示通过张歆教导示范课的引领,明确了要进一步厘清自身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和学校的三力育人目标之间的关系。

数学组的岑吉老师针对“四微”中的“微报告”进行思考,她表示虽然知晓了微报告是紧扣当次主题进行分析后产生的策略总结,但如何更好地结合观测表进行提炼,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英语组的蒋争老师就本学期组内开展的活动为例,呈现了在“四微”研修模式的启发下,备课组是如何针对研究课和自报课的教学活动展开设计讨论的。

自然科常组的杨艳老师结合组内学科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是否能够以学期为单位,将“四微”的活动步骤拆分,进行一个渐进式的研修过程。

体育组的顾顺娟老师表示从张歆教导的“四微”示例中,发现了组内研修活动的不足,了解到了后续要提升研修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善和开展。

探究、拓展组的吴菲莉老师分享了自己对如何通过“四微”研修新方式,更好地将学校的“三力”融入小主综活动课程研究的思考。

职初期组郭英子老师表示虽然“四微”是一个新接触的概念,但通过几次的活动和培训,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操作”等方面对“四微”的研修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四微”研修活动的思考和实践,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设计,深入推进课题研究,切实提升课堂品质。

专家指导环节,上海市教育科研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杨向谊老师针对“四微”的实操方法和研修思路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杨老师表示,“四微”研修活动记录表是帮助推动学校“三力”研究做深、做实的工具,能够让老师们了解在学科中如何体现“三力”的渗透和融入。杨老师提醒各个学科都需要立足于本学科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来进行“四微”研修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描述时的角度不能泛化,要精准。此外,杨老师还提出一个有效的研讨首先要选好专题,酝酿充分,要能够引起老师们的共鸣。其次要能够让每位老师有充分的体验和浸入,提高参与度。第三,要关注研究成果的转化是不是能够对日后的教学产生价值。

会议最后,刘教导给我们提出了下阶段的研修任务和具体安排。她总结道,“教”以潜心,“研”以致远。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鼓励老师们以新求变,以变应新。充分发扬“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探路精神,期待收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明朗。

回顾来路,步步坚实;展望前路,步履不停。在专家的引领和建襄教师们的共同探索实践下,“四微”研修的蓬勃生命力将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