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认真贯彻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坚持“教好每一个孩子”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根据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二、工作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地生活与学习。
2、对于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与心理老师联动,及时发现、及时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并给予必要的干预,协助其走出困境。
3、继续做好心理健康的全校宣传普及工作,“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切实帮助到在校师生。
4、做好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并做好心理危机预警、防范、处置和干预工作。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重点发挥班主任老师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达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做到全员参与。
2.对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利用教工学习、班主任会议等进行心理知识讲座,普及日常可用的心理辅导方法等。
(二)做好学生心理活动课及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1.心理活动课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依照《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开展教学工作,通过课堂的讲授、讨论、活动、思考、分享、反思等形式,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交往和生活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掌握简单的调节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快乐成长。
2.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
心理咨询室每周保证开放5小时,学生自主抽取“悄悄话预约单”并进行填写,随后投递至咨询室外的Sunshine box(心理信箱)中,并等待心理老师的安排,收到回执后即为预约成功,需在安排时间准时进入咨询室展开咨询。同时教师有心理困惑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预约与咨询。功能室的使用同样采取预约制,在预约表格内填写相关信息,以收到回执为预约成功的凭证。
团体辅导根据学生的切实需求或者心理发展特点设置相应的主题(例,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上课如何不开小差等),有需求的学生自愿参加,利用心理主题班会、心理社团、午会课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导,期间班主任、心理老师为主力军。
3.充分利用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号、校网站心理专栏等网络资源
在班级博客中定期更新有关心理小知识、小故事、心理调节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回家后也能实时自主学习;在心理周活动后发布一篇公众号;心理专栏将校心理工作情况、成果等公布,让师生也能够有一个了解。同时网络资源更为校心理健康氛围的创建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心理活动周
每学期的10月和5月开展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活动周,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心理专题讲座、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咨询室开放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心育氛围。
2.指导家长,实现家庭辅导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开展对于家长的心理专题讲座活动,会特邀专家来校或请本校心理教师进行讲座,使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状态,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同时利用家委会加强家校联系,通力合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苗苗、红领巾广播定期进行心理板块播报
在每一期的广播中设定心理板块,发挥学生力量,宣传心理小知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前一周心理信箱收集的学生共性问题进行专题广播,使心理教育更具全面性。
4.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心,教师的心理状态也急需关注。教师们的心理压力也不容小觑,对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有助于其更好的发展与工作。结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会及有关压力应对、情绪疏导等内容开展主题讲座。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认真贯彻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坚持“教好每一个孩子”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根据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二、工作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地生活与学习。
2、对于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与心理老师联动,及时发现、及时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并给予必要的干预,协助其走出困境。
3、继续做好心理健康的全校宣传普及工作,“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切实帮助到在校师生。
4、做好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并做好心理危机预警、防范、处置和干预工作。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重点发挥班主任老师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达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做到全员参与。
2.对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利用教工学习、班主任会议等进行心理知识讲座,普及日常可用的心理辅导方法等。
(二)做好学生心理活动课及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1.心理活动课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依照《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开展教学工作,通过课堂的讲授、讨论、活动、思考、分享、反思等形式,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交往和生活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掌握简单的调节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快乐成长。
2.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
心理咨询室每周保证开放5小时,学生自主抽取“悄悄话预约单”并进行填写,随后投递至咨询室外的Sunshine box(心理信箱)中,并等待心理老师的安排,收到回执后即为预约成功,需在安排时间准时进入咨询室展开咨询。同时教师有心理困惑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预约与咨询。功能室的使用同样采取预约制,在预约表格内填写相关信息,以收到回执为预约成功的凭证。
团体辅导根据学生的切实需求或者心理发展特点设置相应的主题(例,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上课如何不开小差等),有需求的学生自愿参加,利用心理主题班会、心理社团、午会课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导,期间班主任、心理老师为主力军。
3.充分利用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号、校网站心理专栏等网络资源
在班级博客中定期更新有关心理小知识、小故事、心理调节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回家后也能实时自主学习;在心理周活动后发布一篇公众号;心理专栏将校心理工作情况、成果等公布,让师生也能够有一个了解。同时网络资源更为校心理健康氛围的创建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心理活动周
每学期的10月和5月开展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活动周,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心理专题讲座、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咨询室开放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心育氛围。
2.指导家长,实现家庭辅导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开展对于家长的心理专题讲座活动,会特邀专家来校或请本校心理教师进行讲座,使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状态,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同时利用家委会加强家校联系,通力合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苗苗、红领巾广播定期进行心理板块播报
在每一期的广播中设定心理板块,发挥学生力量,宣传心理小知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前一周心理信箱收集的学生共性问题进行专题广播,使心理教育更具全面性。
4.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心,教师的心理状态也急需关注。教师们的心理压力也不容小觑,对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有助于其更好的发展与工作。结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会及有关压力应对、情绪疏导等内容开展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