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党课宣讲稿
各位青年团员:
大家好。建襄小学党支部微型党课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以《弘扬中华文明 建设文化强国》这一主题来宣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凝心聚力的主要内涵
1、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以北京市为例,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的学生围绕学校推出的27条“三好行为准则”发布了师生共同创造的“三好”系列游戏棋。创造的过程其实就是内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化为孩子们的言行,内化为积极的品质,内化为孩子们的道德基因,而内化需要学校不断地教化。学校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把教育的要求细化为一场一景中,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精神之魂,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才有深厚的民族根基,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近期,一场名为“为你写诗”的古典诗词创作大赛在天津师范大学校园里拉开帷幕。学生身着汉服,以校园景观为题现场作诗,体验传统诗词文化之美。这是天津师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中心的一场实践活动,依托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积淀和众多学生文化社团,为学生提供书法、诗词、绘画、戏曲、民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探究与实践平台。
3、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贯穿国民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始终围绕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6年7月18日,“中国梦 南海行”全国大学生爱国主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京启动。该活动以“奏响蓝色旋律 彰显海洋权益”为主题,活动旨在搭建大学生海岛主题社会实践互动平台,创新海洋意识、海岛生态保护宣传形式,建立大学生海洋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模式,增强海岛公益保护社会力量,深入宣传、科普海岛知识,实现海洋意识进校园,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实现海洋强国梦贡献力量。
4、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意识形态工作是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这一重要论述道破了意识形态管理的重大意义。? ?
一要敢于亮剑。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做坚决斗争,在意识形态遭遇挑战时,有强烈的使命感,勇于担当,能够知难而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要善于总结。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总结我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刻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刻教训,努力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三要突出重点。强化阵地意识,对思想文化阵地,要突出党的领导,决不能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使党的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全覆盖。
四、建设文化强国的主要途径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人民的名义》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 湖南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当代检察反腐题材电视剧。不仅豆瓣评分从8.9直升上了9.1,而且广大网友对它的评价也是非常高。
2、唱响网络主旋律。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深深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由国内军迷网友逆光飞行创作的漫画,从2012年开始网络连载,以兔子代表中国,用漫画的形式诠释了近代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该剧在哔哩哔哩动画网站上得到了上千万次的播放量,其中抗美援朝片段更是看哭了众多网友,该剧获得了80、90乃至00后的广大追捧。
3、讲好中国故事。要想让国际社会了解和接受我们,就要主动把我们的想法说清楚,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
《湄公河行动》根据湄公河惨案改编,在影片筹备阶段,导演林超贤率剧组赴金三角地区与当地警察深度交流,对整个事件进行了详细了解;编剧团队还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了糯康庭审的全过程,并从一线干警身上截取了很多人物特征。为呈现出最贴近真实的效果,导演林超贤数次与公安部缉毒部门探讨案情,博纳影业派出的“采风小组”搜集了大量有关案件的真实数据和信息,整理出几十万字录音资料。
五、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作用
1、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犹如天上繁星点点,比如儒家文化,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名胜古迹以及古诗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们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从各个文明中取长补短,讲求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另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我国的京剧,各国的孔子学院,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等都是展示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法。
3、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继续锲而不舍、以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结语:
总之,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我的宣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