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关于“市文教结合工作三年教育计划”等文件精神,2016年9月,我校京剧被评选为上海市优秀传统文化演习即非遗进校园十佳传习基地学校文教结合项目。当代教育的主管来我校进行了采访,《把京韵的种子栽倒孩子心田》专访在新民晚报社区版刊登。
从2005年起,我校利用毗邻上海京剧院的有利条件,邀请京剧名家对全体学生开设京剧专题讲座,并请京剧院老师教唱京剧、京歌等。2008年3月,我校被立为上海市首批京剧进课堂试点学校,并启动了京剧进课堂的试点工作。2008年4月起,学校派出学科教师去沈阳参加全国中小学“京剧进课堂”教师培训,全体音乐学科教师参加了上海市的京剧唱段培训。京剧教学早已在校园里萌芽。
今年我们将多年的积累汇编成校本教材《京韵涵襄童》。学校和京剧院双方协作,通过教研活动的形式,罗列各个唱段的教学难点,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方案,根据不同年级设定曲目。整理收集相关曲目的资料(京剧知识、唱段背景等),撰写教案。辅以多学科参与,普及京剧教学,其中包含了1-5年级的唱谱、与之对应的教学设计、教学小贴士以及与美术学科相融合的教学设计等,并将与学校邻近的京剧院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之一,设计了社会实践作业单,力求让学生的学习更立体、更综合。并运用二维码即扫即听的方式,提供聆听和学唱的便捷方式。
作为第三批非遗进校园基地学校,今年配合市教委较顺利的完成了各项相关工作。带动虹桥路小学田林三小等兄弟学校体验互动了解京剧。完成2017年度财政预算评审项目非遗进校园 (京剧) 项目实施内容资金测算,市教委下拨的专用经费为学校京剧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建襄小学京剧社团的成员们在暑期前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举行了暑期社团活动。此次活动使京剧社团成员们获得了综合艺术方面的提升,也增进了社团成员和老师之间的情谊。市级专项资金全额投入购买京剧道具服饰等一列相关物品,完善了学校的京剧社团。
我校京韵百花园社团在京剧院吕香莲老师的长期辅导下,一如既往得开展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建襄京剧社团的孩子们表演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获得了徐汇区戏曲比赛一等奖。排练的节目《京歌燕舞》在学校进行了表演。并参加了2017年上海市学生中华优秀传文化主题月展示活动中的小舞台展示。同学们脚踩花盆底鞋,身穿旗服,手拿盘扇, “小格格们”款款地向我们走来。观众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手机,拍下了同学们表演的瞬间,此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同时京剧组的孩子们在京剧吕老师和音乐姚海霞老师的带领下,先后两次走进上海大世界,参与互动活动,开展学生“非遗”传承、体验、展示和校外实践活动,向全社会展示校园“非遗”传习成果;加快“非遗”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与推广,让更多孩子参与体验、传承弘扬京剧这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感受非遗魅力”!京韵是一股清流,淌向师生的心田,她所蕴含的传承、精髓、韵味会在襄园中如花儿般被呵护、勤滋养、常绽放!
2-5-15 非遗进校园 京韵涵襄童--徐汇区建襄小学2017工作小结
作者/来源: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8-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