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
校内快讯
  栏目列表:
  内容搜索: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时间搜索: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2024年12月8日续情感教育传统,育“三力”时代新人 ——记2024年徐汇区建襄小学市级课题结项成果展示和研讨活动

作者/来源:教导处    发布时间:2024-12-08

2024年12月5日下午,徐汇区建襄小学举行上海市市级课题《社会-情绪学习理论视角下小学生“三力”培养的研究》的结题成果展示和研讨活动。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浦正权,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王健,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杨向谊和徐汇教育学院小学学段科研负责人方莺五位领导和专家出席并参与本次结题展示和研讨活动,同时参与活动的还有徐汇区德育与科研专业委员会成员、徐汇区小学学段各校科研负责人、徐汇区心理教师、天湖区学校代表以及杭州教育代表团。本次活动由科研室主任陈政教导主持。


活动伊始,主会场的专题课程和三个分会场的学科课程展示,向所有老师们展现了建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于“三力融通”课堂的理解、思考和实践。


专题课程——《情绪魔法帽》、《嫉妒来了》

        

数学学科课程——《轴对称图形》

美术学科课程——《我是跑车设计师》


英语学科课程——《Fun experiments with water》

课程展示之后,课题组负责人陈静校长向与会的领导、专家及老师们作市级项目《社会-情绪学习理论视角下小学生“三力”培养研究》的结题汇报。陈校长从选题的价值、研究的目标、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及研究的效果和反思这四方面,将学校三年研究的历程和收获向大家徐徐道来。

建襄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们共同合作了情景论坛——《三力之成,始于微末》,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三个情境演绎中,看到“校-家-社”协同下学生的“三力”养成过程和效果,让人惊喜和赞叹。 

最后,与会领导和专家对课题进行点评。

杨向谊老师表示作为课题的亲历者和学习者,他认为建襄的课题研究有四大特点:问题驱动、转化融通、系统架构以及传承创新。在肯定课题的同时,杨老师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固化操作,将好的方法尝试纳入学校办学体系,形成常规;二是要持续在运用中优化培养体系,尤其是“校-家-社”协同,要能够形成基于共同价值目标的同频共振机制,助力对学生“三力”的提升。

7.png

宗爱东书记表示自己作为建襄课题项目的见证者,今天的课题结题研讨会让他感到惊喜,研究过程的扎实和层层递进让他感到赞叹,一句“学生更阳光了,教师更专业了,学校更温暖了”更是激起了内心的强烈心流,感受到了课题之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价值和意义。宗书记认为,建襄小学的课题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题,它是以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尊重教学发展规律,尊重思政育人的规律,从知识、能力、价值观,循序渐进渗透培养的过程,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成长导向都促进了学生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

8.png

王健老师认为“三力”培养贴合时代的发展,但同时又在深深地与建襄的历史共情,与改革的热点在交响。无论是专题课程还是校本课程还是学科课堂教学,交响无处不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其实也在体现着研究团队的设计力。所以不光学生的“三力”在提升,老师和学校也在课题推进的过程中实现了“三力”的提升。王老师认为建襄的课题项目具有体系化的设计,目标清晰、严密可做;具有实证化的研究,数据清晰可证;具有显性化的成果,生动可见。他认为接下来要将对“三力”的实施放在当前落实教育强国的新背景下进行再思考,使其视野更宽广。此外,还要将“三力”放入进区域教育改革中耦合和同频共振。

9.png

最后浦正权院长代表徐汇区教育学院对自开题以来一直支持着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专家团队表示诚挚的谢意,也对于过程中全情投入参与的全体成员和老师表示感谢。浦院长表示要持续鼓励基层学校教育课题的积极性,紧扣时代脉搏,顺应需求,精准锚定核心要素培育开展研究。浦院长也提出了三点建议和希望。第一,要深化成果应用,继续完善课程架构,让“三力”培育常态化。第二,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教师创新视角。第三,要拓展研究视域,关注教育前沿,拓宽“三力”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20.png

课题圆满结题了,但建襄人对更好的教育的追求永不停歇。带着收获,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我们也将为着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交出新时代建襄人的答卷!

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