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提出应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中小学课后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徐汇区建襄小学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既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又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着眼时代走向,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对接国家人才战略。
01 从“广种薄收”到精准提效
在课后服务期间,一二年级学生的作业在校应做全做,三至五年级学生的作业在校能做尽做。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求,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答疑辅导。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在于扫除“拦路虎”,夯实地基;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重点放在立牢“方向牌”,牢固钢筋;对于拓展拔高的学生,重点落在撑起“天花板”,添砖加瓦。答疑辅导也更具自主性,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帮助,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氛围。在学生互助学习时,教师则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02 从“学生中心”到成就彼此
学校坚持贯彻“五育”并举,依据在校老师所长,整合开设各类社团,同时,坚持校家社合作,特邀外聘教师,补足多样社团。学校采取自主报名和教师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社团课程的“双向奔赴”,既发挥了教师专长,又满足学生兴趣,还真正挖掘了师生的潜能。
03从“固定座位”到广阔天地
学校积极尝试搭建课后服务新时空,从室内跑到室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现实步入虚拟,让学生在广阔天地中大有所学。《乐高STEAM》充分推进数字技术融合化,积极利用数字化资源,优化教育教学内容;《铿锵号手》的嘹亮号声从操场奏响,响彻比赛舞台;《龙狮队》的骄傲龙头也从学校高抬到上海市龙文化全能赛;《心乐园》开在了资源教室,师生在温暖舒适中彼此交换心情;《嘉善书画社》从嘉善路开到了程十发美术馆,在艺术场馆里浸润,让美育自然生长;多个体育社团联合出发,徐汇滨江观赛极限运动……
“课后服务”这两小时是教育的“续航”。徐汇区建襄小学将继续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不断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