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
校内快讯
  栏目列表:
  内容搜索: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时间搜索: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2024年7月3日 教学改革有力度 “双新”落地有效度 ——徐汇区建襄小学2024学年暑期校本培训(一)

作者/来源:教导处    发布时间:2024-07-03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双新”落地实施,提升教师学科项目化、数字化转型等能力,徐汇区建襄小学2024年暑期校本培训于7月1日拉开帷幕。本次校本培训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互动交流、个人反思,旨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丰富专业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png

培训伊始,刘洁华教导介绍了本次系列培训将围绕师德师风教育、全员导师制背景下的育人能力提升、“双新”背景下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的教师关键能力的提升展开。此外,也简明提出了培训要求,下达和布置了教师自主研修的相关任务。



教学专场


坚持素养导向 凸显学生本位 创新学习方式


以“坚持素养导向 凸显学生本位 创新学习方式”为主题的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专场活动在张歆教导的主持下展开。张歆教导就该主题中的三个关键词进行了阐释,指出创新学习方式是坚持素养导向这一目标的途径,也是凸显学生本位这一方向的抓手。

2.png


经验分享:“三力融通”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本学期在“建襄杯”职初期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有四位青年教师斩获佳绩。在青年教师的理解中,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如何培育,三力融通的课堂教学策略又应该如何实施,郭英子、岑吉两位青年教师就围绕自己的参赛课例,和全体教师分享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

郭英子老师:《让素养在课堂落地生花》

在《Say and act——Tom’s new bicycle bell》一课中,郭英子老师通过精心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育人蓝图,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共情力和沟通技巧,实现情感育人目标,使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花。

岑吉老师:《有效融合才能真正落实》

在《三角形和四边形》一课中,岑吉老师则通过创设探究情境、提供学习支架、开放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动手分类、观察、推理,形成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她巧妙地将教学经验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科素养。

案例交流:项目化活动实施推进

本学期,学校新成立了综合组,在天湖学区项目化学习展示交流活动中,庄国栋老师执教了一节成果修订课《附近的重回》获得了一致好评。全体教师在现场观摩教学片段,庄国栋和吴菲莉老师分别进行了反思和评课。

庄国栋老师在项目中,通过明确评议要点、提供问题支架,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和评议,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他体会到,进退有度的教学策略既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又能确保课堂有序,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能力发展。

吴菲莉老师指出本次项目化学习展示课成功展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学生在互动评议中表现出自信与积极参与,专家的点评和建议为项目化学习提供了宝贵指导,指出了需改进之处,如驱动性问题设计和成果形式多样化等。

陈政老师则在提升项目与学科学习的匹配度、在项目设计下足功夫、在子问题的设计上更加精准、注重过程性材料的积累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希望全体教师结合“双新”实施推进,让更多项目开花结果。而本学期的项目化研究也初见成效,邰校长和陈老师为优秀项目化学习案例的获奖老师颁发了证书。

微型讲座:试卷命题中的素养培育

语文教研组组长戴雯老师为全体教师做了《科学编制试题 加强命题研究》的主题讲座。戴雯老师强调了科学编制试题在教学评价中的重要性。她指出,教师在命题时应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和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了试题编制的四个关键。首先,要明确试题编制的目标指向;其次,强调了情境化命题的重要性;第三,讲解了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最后,提出了试题编制的具体注意事项。最后,她总结道,只有通过科学命题,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以评促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活动的最后,邰校长用两表一图对关键理论进行了清晰阐释:通过阅读“小学各门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汇总表”,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整合,进行了异同比较和归纳总结;对比阅读三类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特征、所涉及的知识和学校课程类型,帮助教师进一步厘清了各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对于新技术支持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基本架构的梳理,则让教师对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结果呈现和结果运用有了清楚的认知。邰校长将前沿理论结合工作实际,对教学工作提出了希望,也帮助全体教师明确了下学期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学校学期工作总结


陈静校长以《在回望中砥砺前行》为题,对徐汇区建襄小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进行了总结。首先,她回顾了本学期在课题研究、项目化学习、“乐在四季”、新课标落地和“建襄杯”比赛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全体师生的辛勤付出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3.png

其中,针对课题研究工作,陈校长指出其有序推进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而项目化学习的持续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春之魅”“夏之健”活动的成功举办,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对于过去的回望在一些日常碎片中结束,那是一件件、一桩桩陈校长亲身经历的小事,作为教育的有心人,陈校长分享了她的深入思考。

陈校长强调,课堂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她倡导教师要深耕细作,以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她提出,应该以打造“三力”融通的课堂教学为抓手来回应新课标的落地,来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她再读《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强调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

陈校长深知,作为一所传统名校,建襄小学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她呼吁全体教师携初心使命,勇往直前,以创新的精神、发展的动力和提升的基础,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她坚信,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只有依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才能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最后,陈校长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她希望全体教师能够深入贯彻办学理念,将育人蓝图转化为实践行动,不断提高课程站位,探索教研双向并行机制,提升关键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关键品格。她期待在新的一年里,全体师生能够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建襄小学发展的新篇章。

陈校长的讲话高屋建瓴,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指导,为全体师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气。她的发言,必将激励建襄小学在新的学期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挑战,开创未来。

上午培训安排的尾声,我们以感恩结束,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拥抱柴伶俐和杨頔老师的流动后回归,也用温暖的微笑迎接寇冰清老师的加入建襄大家庭,如往年一样,陈校长从自己的书架里抽出一本书,欢迎新教师来到《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三个助手”平台应用能力提升


在陈政教导的主持下,首日暑期校本培训的下午场开始了,活动主要由赵静萱老师就“三个助手”平台应用进行了介绍和操作上的教学。“三个助手”平台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打造,拥有丰富的市级教育资源和共享资源,赵老师详细阐述了平台的基本情况与操作流程,强调对于该平台资源支撑、互动工具和反馈数据等特点的把握,还现场指导教师进行了平台操作,包括任务发布、课件制作,还领略了数字赋能下学生作答情况的直观了解,以及基于学生数据的教学效果诊断。

负责全市应用推进及技术支持的沈炜量老师则从专业的角度进一步介绍了“三个助手”应用场景,并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系统在优化师资资源共享、减轻教师负担、促进因材施教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此外,他还对围绕系统架构、功能、学科应用,以及首次使用和运维服务保障等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5.png

老师们一边聆听,一边操作,遇到难题及时解决,青年教师也主动走向老教师提供帮助,现场学习氛围浓郁,技术培训卓有成效。在掌握基本方法后,各教师回到各自办公室着手设计并提交结合“三个助手”平台的教学方案,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回望过去,才能再出发;立足未来,才能知方向。建襄小学以教育的初心为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他们将汲取经验,拥抱变革,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领学生走向素养的海洋。面向未来,建襄小学将不断追求卓越,以教育的力量,激发潜能,培养新时代的栋梁之才。

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