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雨露校长端坐在主席台,气场十足。为了今天的报告,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利用整整两天时间,撰写了整整20页讲稿,充满激情地讲述着他对“两学一做”的再学习再思考和再实践,让人清晰地感受到他对党对国家,更是对教育对孩子无比的深情。洪校长本身就是一个经典的教材,让人受益,给人启迪。
“两学一做”作为一项教育活动,会有结束的时候。但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却又充满着思辨,闪现着对当下尤其是对当下教育形式,教育要求的更新。作为一名党员,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都将最终落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做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创造。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孩子们长大了,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需要他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这样一个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从现在起,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期望,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去培育,去教养。下一代培养好了,我们心中的“中国梦”才有可能成真。
“中国梦”,不断地在全国人民心中激荡,同样也激荡在我们这群追逐梦想的教师心里。而所有梦想的实现都需要有“公平的机会”和“个人的努力”。“公平的机会”是客观因素,“个人的努力”是主观因素。
首先谈“公平的机会”。就公办学校而言,如何提供 “教育公平的机会”呢?我以为可以从两个个层面上展开:其一,是优质资源的辐射与共享。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采用联建共建等多种形式,把学校各种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用大家能看得懂、摸得着的方法传递与辐射,普惠更多的学生。其二,是创新与变革。我们应保持活跃和进步的状态,具备生长性;我们也应用勇气和智慧投身教育的转型发展。
再谈谈“个人的努力”。个人努力对把握人生出彩机会有着最终的决定性作用。机会越均等,个人努力就越关键。梦想不会自动实现,机会也不会自动到来。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学校发展规划已修订完成,可以将,这份规划是全体建襄人的“梦想”。要实现“建襄的梦想”也不能只是口号和概念。“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办学理念,“襄童奋志”的课程理念,“身心健、基础厚、品行端、视野宽”的培养目标在学生学涯的起始阶段应化作一个个小目标,一件件小事情,一些些小习惯,一点点小信念,慢慢渗透、具体落实。通过我们建襄人三年五载甚至更长的时间的努力来实现我们的梦想。让梦想的阳光真真切切地循着“公平的机会”和“个人的努力”照进现实。
写完这段话,月透过重重的云层洒在了我身上,柔柔的,真好!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梦想成真,愿我们的襄园永远沐浴着真善美的阳光!供稿 陈静
“两学一做”作为一项教育活动,会有结束的时候。但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却又充满着思辨,闪现着对当下尤其是对当下教育形式,教育要求的更新。作为一名党员,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都将最终落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做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创造。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孩子们长大了,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需要他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这样一个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从现在起,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期望,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去培育,去教养。下一代培养好了,我们心中的“中国梦”才有可能成真。
“中国梦”,不断地在全国人民心中激荡,同样也激荡在我们这群追逐梦想的教师心里。而所有梦想的实现都需要有“公平的机会”和“个人的努力”。“公平的机会”是客观因素,“个人的努力”是主观因素。
首先谈“公平的机会”。就公办学校而言,如何提供 “教育公平的机会”呢?我以为可以从两个个层面上展开:其一,是优质资源的辐射与共享。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采用联建共建等多种形式,把学校各种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用大家能看得懂、摸得着的方法传递与辐射,普惠更多的学生。其二,是创新与变革。我们应保持活跃和进步的状态,具备生长性;我们也应用勇气和智慧投身教育的转型发展。
再谈谈“个人的努力”。个人努力对把握人生出彩机会有着最终的决定性作用。机会越均等,个人努力就越关键。梦想不会自动实现,机会也不会自动到来。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学校发展规划已修订完成,可以将,这份规划是全体建襄人的“梦想”。要实现“建襄的梦想”也不能只是口号和概念。“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办学理念,“襄童奋志”的课程理念,“身心健、基础厚、品行端、视野宽”的培养目标在学生学涯的起始阶段应化作一个个小目标,一件件小事情,一些些小习惯,一点点小信念,慢慢渗透、具体落实。通过我们建襄人三年五载甚至更长的时间的努力来实现我们的梦想。让梦想的阳光真真切切地循着“公平的机会”和“个人的努力”照进现实。
写完这段话,月透过重重的云层洒在了我身上,柔柔的,真好!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梦想成真,愿我们的襄园永远沐浴着真善美的阳光!供稿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