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
校内快讯
  栏目列表:
  内容搜索: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时间搜索: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数学学科专场】 聚焦“三力”培养 打造优质课堂 ——建襄小学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三力”教学展示及研修活动

作者/来源:教导处    发布时间:2022-12-01

为推进学校课题,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我校举办2022年建襄小学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三力”教学展示活动。11月29日下午,在智慧教室进行了数学学科专场展示与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观摩区骨干教师戴颖老师的展示课《千米的认识》(第2课时),然后根据基于“三力”素养培养的课堂评价表进行评课研讨活动。


在展示课中,戴老师活用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同学们在已经建立了“千米”量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家到图书馆的路线中,哪几条路乘坐出租车只要起步价就够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戴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接纳和体察、善于沟通、懂得合作,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中完成探究,解决问题。


展示课结束后,在黄教导的组织下教师们进行了评课研讨活动。首先戴颖老师为大家做了“怎样在三力课堂中‘用活数学教材’”的课堂学习设计说明,重点介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框架和环节设计。整节课的实施,让学生经历了“审题→分析(猜想)→解答→检验→拓展”的过程。在课堂中寻找出租车路线的最优解,无须从终点出发进行逆推,可以顺推,依次找出两段的最短路程,再相加,就是全程的最短路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最优化原理”的基本思想:一个最优化策略的子策略总是最优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课本例题留出的空间,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据素材所蕴含的数学内涵,并对例题作出二次加工,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

听课教师们依据“三力”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对展示课的“三力”培养目标、教学环节、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庄国栋:

戴老师通过“乘坐出租车起步价够不够”的问题展开课堂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戴老师注重生生互动,既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又鼓励学生交流分享,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沟通交流、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促进了学生交响力和设计力的培养。


陈培珮:

本堂课的主动权完全交到学生手中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戴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去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小组充分的合作下,给学生提供了猜测与验证的机会,让他们的头脑最大限度地运转。


王  静:

在“三力”育人目标上,戴老师通过小组讨论并计算6条路线的长度,这一环节对标“交响力”中“善于沟通”和“懂得合作”这两个维度。而在找寻家到图书馆有几条路线时,教师渗透了有序思考的思想,在几条路线中寻找最短方案,则是对标“设计力”中“学会思考”和“善于解决”的维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具有科学规划,统筹思考的能力素养。


张奕婷:

戴老师这堂课教学过程顺利、流畅。学生分工明确,乐于探究,享受合作,在数学学习中学到了寻找最优解的数学方法,深化了对长度概念的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要求。注重探究,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深度理解,设置的课后作业具有开放性,契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


吴海燕:

学生在发言时声音响亮清晰,在小组讨论时又轻声细语,能体察周围环境的需要,及时调控音量。当听到别人高质量的回答时,由衷地给予掌声鼓励,体现了教师平时对交响力的培育。


徐晓华:

整节课聚焦于应用意识、几何直观、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戴老师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把学生经过计算之后的路线结果再回到图形中,既能验证原来的猜测结果,又能扩大原来猜测的范围,这样就更好了!


最后,黄教导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认为戴老师的展示课就如何把“三力”素养渗透进课堂教学这一问题为数学学科的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希望数学老师们能够在学校课题引领下,用心钻研,转变教学方式,聚焦“三力”培育,打造优质课堂。